“拉丁美洲不僅具有豐富的資源,還一直與中國保持著緊密合作,雙方可以找到很多共同發展的契合點。”在日前舉辦的外洽會中國—拉丁美洲國際產能投資合作論壇上,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和振偉表示。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拉丁美洲和中國的關系得到進一步加強,中國已經成為拉丁美洲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權亞律師事務所主任張貞熙表示,在2000年到2017年間,拉丁美洲對中國出口比例從1%增長到10%,而中國對拉丁美洲的出口從2%增長到18%,在礦石、農產品等行業都有大幅度提升。
在投資方面,拉丁美洲也越來越得到中國企業的青睞。據張貞熙介紹,在基礎設施方面,有100多家中企在拉美從事相關項目,投資額高達600億美元,而且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中。
拉丁美洲能源礦產豐富是中拉國際產能投資合作的重要基礎。智利中智礦業集團總經理、安托法加斯塔大區前區長瓦倫丁·沃爾·瓦倫西亞指出,智利礦產資源豐富。作為全球銅礦產量最大的國家,智利為中國企業到當地投資、開發礦產提供了良好條件。智利政治、社會環境較為穩定,經濟持續增長,在礦業發展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較為完善的法律,當地有許多專業政府機構、協會為中國企業提供業務保障。
“目前到智利進行礦業投資的中國企業中,70%投資方式集中于設備、器材和技術提供上。”瓦倫丁·沃爾·瓦倫西亞強調,希望在今后的中拉礦業合作中,中國企業不僅限于扮演設備、技術提供商的角色,而是更多地參與到資源開采等各個環節去。
除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外,開放的投資環境、優惠的貿易政策等也是拉丁美洲吸引中國投資者的重要原因。哥倫比亞大使館商務參贊娜塔莉亞·托邦表示,哥倫比亞極具戰略意義的地理位置、多樣化的產品、優惠的稅收政策、多達105個的自由貿易區等優勢使得哥倫比亞成為了世界上30個主要的投資目的地國之一,為中國投資者提供了有利的投資環境。以中國港灣工程公司承建的哥倫比亞馬道斯政府PPP公路項目和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參與的哥倫比亞機場運營管理、擴建里奧內格羅地區國際機場項目等為例,她表示,中國企業赴哥倫比亞投資前景可期。
據烏拉圭投資促進局海外投資項目總監胡安·桑切斯(Juan Sanchez)介紹,烏拉圭建有多個成熟的自貿區,不同的自貿區在提供商業服務、金融服務、IT服務、物流服務等方面側重不同,中國企業可以根據需求選擇不同的自貿區進行生產和合作。除自貿區外,烏拉圭還設有自由港制度,部分企業貨物通過機場、港口轉運時可以免征稅。
“烏拉圭有完善的監管制度,鼓勵公司合營,也設有專門的合營法律,創業型的外資公司可以選擇以合營方式進入烏拉圭,可能獲得額外15%的減稅。同時,烏拉圭社會福利良好,在住房稅率方面給予外國投資者很多優惠。”胡安·桑切斯說。
弗朗西斯科·烏蘭加是阿根廷投資貿易促進局的投資總監,他此次中國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向中國企業推介阿根廷的各類投資項目,以此促進中阿兩國企業間開展投資合作,推動雙邊經濟增長。他向所有感興趣的中國企業提出邀請,希望他們看到阿根廷在農礦產品、基礎設施建設、清潔能源等領域的潛力和發展需求,赴該國進行投資貿易。
張貞熙指出,未來,中國企業到拉丁美洲投資應做好更多的功課,在財務風險、商務風險、政治風險等方面多下功夫。考慮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進行合作,利用機構在盡職調查和專業知識方面的優勢,對海外投資項目加以保護。同時,我國應學習西方,建立更加嚴格、更加安全的投資規則,去評估國別風險,包括治理、透明性、正當程序等。
“我們要積極搭建合作平臺,創新對外投資方式,讓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尋找到最合適的方式,獲得最大的成功機會,既造福當地人民,也有利于中國的國際產能合作,實現互利互惠。”和振偉說。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拉丁美洲和中國的關系得到進一步加強,中國已經成為拉丁美洲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權亞律師事務所主任張貞熙表示,在2000年到2017年間,拉丁美洲對中國出口比例從1%增長到10%,而中國對拉丁美洲的出口從2%增長到18%,在礦石、農產品等行業都有大幅度提升。
在投資方面,拉丁美洲也越來越得到中國企業的青睞。據張貞熙介紹,在基礎設施方面,有100多家中企在拉美從事相關項目,投資額高達600億美元,而且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中。
拉丁美洲能源礦產豐富是中拉國際產能投資合作的重要基礎。智利中智礦業集團總經理、安托法加斯塔大區前區長瓦倫丁·沃爾·瓦倫西亞指出,智利礦產資源豐富。作為全球銅礦產量最大的國家,智利為中國企業到當地投資、開發礦產提供了良好條件。智利政治、社會環境較為穩定,經濟持續增長,在礦業發展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較為完善的法律,當地有許多專業政府機構、協會為中國企業提供業務保障。
“目前到智利進行礦業投資的中國企業中,70%投資方式集中于設備、器材和技術提供上。”瓦倫丁·沃爾·瓦倫西亞強調,希望在今后的中拉礦業合作中,中國企業不僅限于扮演設備、技術提供商的角色,而是更多地參與到資源開采等各個環節去。
除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外,開放的投資環境、優惠的貿易政策等也是拉丁美洲吸引中國投資者的重要原因。哥倫比亞大使館商務參贊娜塔莉亞·托邦表示,哥倫比亞極具戰略意義的地理位置、多樣化的產品、優惠的稅收政策、多達105個的自由貿易區等優勢使得哥倫比亞成為了世界上30個主要的投資目的地國之一,為中國投資者提供了有利的投資環境。以中國港灣工程公司承建的哥倫比亞馬道斯政府PPP公路項目和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參與的哥倫比亞機場運營管理、擴建里奧內格羅地區國際機場項目等為例,她表示,中國企業赴哥倫比亞投資前景可期。
據烏拉圭投資促進局海外投資項目總監胡安·桑切斯(Juan Sanchez)介紹,烏拉圭建有多個成熟的自貿區,不同的自貿區在提供商業服務、金融服務、IT服務、物流服務等方面側重不同,中國企業可以根據需求選擇不同的自貿區進行生產和合作。除自貿區外,烏拉圭還設有自由港制度,部分企業貨物通過機場、港口轉運時可以免征稅。
“烏拉圭有完善的監管制度,鼓勵公司合營,也設有專門的合營法律,創業型的外資公司可以選擇以合營方式進入烏拉圭,可能獲得額外15%的減稅。同時,烏拉圭社會福利良好,在住房稅率方面給予外國投資者很多優惠。”胡安·桑切斯說。
弗朗西斯科·烏蘭加是阿根廷投資貿易促進局的投資總監,他此次中國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向中國企業推介阿根廷的各類投資項目,以此促進中阿兩國企業間開展投資合作,推動雙邊經濟增長。他向所有感興趣的中國企業提出邀請,希望他們看到阿根廷在農礦產品、基礎設施建設、清潔能源等領域的潛力和發展需求,赴該國進行投資貿易。
張貞熙指出,未來,中國企業到拉丁美洲投資應做好更多的功課,在財務風險、商務風險、政治風險等方面多下功夫。考慮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進行合作,利用機構在盡職調查和專業知識方面的優勢,對海外投資項目加以保護。同時,我國應學習西方,建立更加嚴格、更加安全的投資規則,去評估國別風險,包括治理、透明性、正當程序等。
“我們要積極搭建合作平臺,創新對外投資方式,讓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尋找到最合適的方式,獲得最大的成功機會,既造福當地人民,也有利于中國的國際產能合作,實現互利互惠。”和振偉說。